徐克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重温徐克版梁祝梁山伯是男小三祝英台是傻白甜」

首页 » 影视资讯 » 正文

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最美丽的爱情故事,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了。

“富家小姐”祝英台女扮男装,去学院读书,认识了“下铺兄弟”&“穷小子”梁山伯。

两个人情投意合,成为恋人。

然而,祝家父母想把女儿英台嫁给有权有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山伯在懊恼痛苦中死去。

祝英台在出嫁路上,跳进梁山伯的坟墓中。

两个人变成了两只蝴蝶,飞走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唯美的故事,最近,却被很多年轻人另类解读。

他们说:

“梁山伯是个男小三,马文才和祝英台本来就是有婚约的,祝英台对于梁山伯来说,就是朋友之妻不可欺。”

“三年就生死相依,父母养了自己将近20年呢。”

“以前特别讨厌马文才,现在觉得他是真正的男友人选。”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代人的想法们也与时俱进。

他们认为,爱情是不可靠的,祝英台就是一个不懂柴米油盐的傻白甜。

即便她最终嫁给了梁山伯,也一定会离婚,一定不会幸福。

那么,梁祝这个故事究竟是讲什么?

什么样的爱情和婚姻才是幸福的呢?

今天,阿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徐克导演的、充满武侠意味的《梁祝》。

最武侠的《梁祝》

徐克执导的《梁祝》于1994年上映,是吴奇隆和杨采妮主演的作品。

这部影片获得了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配乐奖”,并提名第31届金马奖“最佳跨媒介改编剧本奖。”

在豆瓣上,它也打败了全部《梁祝》故事改编的作品,获得8分的好成绩。

那么,这个改编后的《梁祝》究竟讲了什么呢?

在片中,祝英台是个不学无术,大大咧咧的调皮精。

她是个有缺点的女主角,非常生动真实。

祝家父母为了权势和名利,接受了太守马家的聘礼,要把她嫁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但因为祝英台太不像样,母亲决定把她送到书院改造。

在书院里,她认识了同窗梁山伯。

梁山伯是贫苦人家出身,只有依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两个人在读书和闯祸中,两个人越走越近,渐生情愫。

学生时代的恋爱,单纯美好,没有任何物质利益,是最美好的爱情。

祝英台被父母要求返家,她告诉梁山伯,务必要去她家提亲,娶她过门。

而梁山伯,也为此十分努力读书,在高中成为九品县令后,迫不及待到祝家提亲。

在遭遇祝母反对后,两个年轻人决定私奔。

在房间里,梁山伯无奈地说:

“为什么不能多给我几年呢?”

祝英台回答她说:“再多几年也比不上马家啊。就像我爹,当了官,就想当更大的官。”

人的贪心和欲望,是无休止的。

私奔的事情被撞破,祝英台被软禁起来,而梁山伯也被打成重伤。

祝母来到梁山伯处,求他写绝情信给英台。梁山伯写信时忧愤难忍,口吐鲜血,不久就去世了。

祝英台在家人安排下,要嫁给马文才。

大婚当天,她奔向梁山伯的坟墓,并跳进坟墓当中。

电影的结尾,两只蝴蝶飞向天空,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

剧中,搞笑,奇幻,无厘头的风格尽显,是个改编后的,妙趣横生的故事。

前半部分的开心和欢笑,和后半部分的催泪和伤感形成鲜明对比,更反衬了这种悲凉。

徐克的这种改编,是成功的。

《梁祝》究竟讲什么?

现代人用现代的意识和想法,重新解读了《梁祝》。

他们认为,祝英台不如嫁给马文才。

但是,《梁祝》这个故事本身,究竟讲的是什么?

追求自由。

这种自由不仅是婚姻自由,更有求学自由,行为自由等等。

我们想一下最开始,祝英台是没机会去书院读书的,只因为她是个女孩子。

但是,祝英台却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做和男子一样的事情。

这个故事的开端,就是争取自由。

这也是《梁祝》这个故事,可以延续1700年,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

剧中的时代是东晋,在魏晋时期,国家奉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

没有科举考试,也就没有下层寒门子弟做官的道理。

于是,士家大族们,纷纷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利益。

祝英台,就是祝家攀上“高枝”马家的工具。

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女儿。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即便祝英台不争取婚姻自由,她也会争取其他方面的自由。

因为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不是工具,不能任由摆布。

这才是“梁祝”最想给人们传递的价值观。

为什么会失败?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轮回。

祝母也曾经进入书院,和一个寒门子弟相恋。

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嫁给门当户对的祝家。

而她当年的恋人,成为了一个僧人。

按道理讲,祝母经历过“不快乐”的婚姻,她应该可以为女儿选择一条更幸福的道路。

但是,祝母选择了维护阶段利益,让女儿走向与她相同的道路。

她对梁山伯,有一番高谈阔论:

“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跟英台的命运,你以为很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要冤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力,要冤就冤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这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蚍蜉确实撼动不了大树。

两个人的思考去改变时代,简直是痴人说梦。更何况,他们本身的思考中,已经深深被焊入时代的印记。

梁山伯是懦弱的,他没有足够的计谋和胆识,放下一切,带着英台私奔;

祝英台是天真的,她没有力量和办法对抗自己的父母。

两个人身上的”自由思想“都不够彻底,仅仅在萌芽阶段,就被扼杀了。

化蝶,也是必然的结局。

结语

在片中,僧人有一句话,升华了情爱这个主题。

他说:“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我没躲起来,我只是站在门外观看他们而已。”

他找到了祝母,以“池塘中的鱼”比喻梁祝两个人,希望祝母能放过他们。

“他们原本来自江河大海,世上根本不应该有池塘。”

这是封建礼教下诞生出来的池塘,这些清规戒律,本来就应该被打破。

幸福也不可能仅仅囿于这一方池塘,天高海阔,幸福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也许有人还是想问,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来说,到底是门当户对的马文才,还是情投意合的梁山伯更能给女子带来幸福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新时代的女性已经可以读学堂,可以工作,可以做官,已经成为独立自由的人。

她们应该拥有自主的供应链,更大胆地决定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陷入究竟选择谁的困境当中。

当你足够强大,其实,无论选择谁,都一样可以幸福的。你认为呢?

撰文|豆豆

编辑|王语嫣

排版|糖糖

徐克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重温徐克版梁祝梁山伯是男小三祝英台是傻白甜」

梁祝里隐藏最深的秘密,原来梁山伯竟然是gay,这是真的吗?

这自然是假的。不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当初和祝英台两情相悦的时候,梁山伯并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生,也就是说那时候梁山伯就已经喜欢上了”身为男子“的祝英台,有了这样的开始,才会有人编排说其实梁山伯喜欢的是男子。但是,如果梁山伯真喜欢男子的话,又怎么会坚持和身为女子的祝英台在一起呢?


话说当年的祝英台才是真正走在时尚前沿的彪悍人士。书里的祝英台是个追求刺激、喜欢知识的好学之人,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祝英台取得家人的同意之后,就假扮成男子的形象,去书院求学了。自然,去了书院就不只是学习了,作为书院的“校花”,祝英台有资本和底气给自己挑选一个好丈夫。

不过,祝英台能在书院不被发现就说明一件事情:这个祝英台长相可能真的是很man,要不然那么多男同学,怎么就没人发现祝英台的真实身份呢?而且,祝英台还是保持男子身份的基础上,给自己找了个男朋友。这其实就是有人说梁山伯是同性恋的主要原因,梁山伯喜欢的是有”男子身份“的祝英台。

但是,为何说梁山伯是gay,其实是假的呢?首先,书院那么多真男人,梁山伯为何偏偏就喜欢上了祝英台这个假男人了呢?自然还是因为祝英台骨子里是带着女气的。其次,后来已经知道祝英台是女子,但是两人还是坚持在一起。

徐克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重温徐克版梁祝梁山伯是男小三祝英台是傻白甜」

恐怖版《梁祝》写尽爱而不得之苦,痛陈人性薄凉之怨怒斥命运不公

这是一部极其阴郁的《梁祝》,却似乎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悲伤的爱情故事,我们总是向往这样美好的爱情,可这样的结果,又有几人能够承受?

徐克果然是导演鬼才,他拍摄的《梁祝》,用恐怖的画风道尽了真实的时代风气,以凄美的爱情掺杂了浓厚的门第观念,即便如此,这场生死相随的爱情,依然是最美好的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所在的年代,是东晋时期,那个时期士族门阀兴旺,门第观念极盛,这便是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

士族门阀掌握着财富,权力,地位,而这些又世代相传,他们就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外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内部联姻,强强联合,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令家族尽可能的源远流长。

除此之外,东晋还是一个流行柔弱的年代,这个时期不讲礼法,没有封建的思想束缚,男人也可以涂脂抹粉,装柔扮俏。

人们奉行阴柔之美,也热衷于追求皮肤白嫩,所以那时候的化妆技术近乎病态地追求一个字,白。

祝英台是三品官家之女,出身富贵,她的父亲甚至比她还爱保养皮肤,明明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却日日经常被一群侍女围着,护理面部,涂脂抹粉。

而祝英台身为女儿身,却对这些丝毫没有兴趣,她经常带着一个,装有一对蝴蝶的罐子,趴在房顶。

在那里,她入神地盯着,在罐中飞不起来的蝴蝶,仿佛就是在看她自己,她何尝不是日日被关在这府宅之中,毫无自由呢?

那时候,她并不知道,父亲为了稳固仕途,已经收下了马家的聘礼,马家是鼎盛之家,在朝中极有权势,在祝英台的父亲眼里,马家是最好的联姻对象。

可祝英台并不似别家的大家闺秀那般,她走路风风火火,个性跳脱外向,琴棋书画皆找丫环帮忙,当父母现场考校的时候,只能频频翻车。

父亲见状,捂住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跑开了,他觉得这样的女儿,嫁到马家一定会给她丢人。

祝英台被父亲嫌弃,只能朝母亲撒娇,母亲看着伏在自己膝上的女儿,母女俩交谈甚欢,最后,母亲决定,将祝英台送到书院读书,希望以书院的文化氛围,熏陶一下女儿。

就这样,被送去书院改造的祝英台,和丫鬟一起女扮男装,前往崇琦书院。

此时,崇琦书院的学生们正在上音乐课,学子们一袭白衣,在树林中席地而坐,每人的前面都放置一把琴,而梁山伯则正在为众人抚琴。

一曲结束,老师觉得梁山伯的琴音里缺乏 情感 ,可梁山伯此时并不明白,怎样才能令琴音中带有 情感 。

祝英台一行人赶到,学生们纷纷转头望去,梁山伯也抬起了头,正好与祝英台对视,两人相视一笑。

书院的院士夫人,与祝英台的母亲似乎是旧相识,听到祝英台母亲的闺名,便感叹了一句,她到底还是嫁到了祝家了。

由于祝英台是女扮男装,院士夫人便将祝英台安排进了书库,独自住宿。

谁知,祝英台晚上休息之时,便遇到了偷偷在书库读书的梁山伯,那时候祝英台解开衣襟正在擦汗,梁山伯从后面突然出现,吓得她慌忙扯过被子盖住身子。

梁山伯是没落士族出身,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所以在书院里,梁山伯需要日日勤工俭学,所以晚上便偷偷跑进书库读书,以弥补落下的读书时间。

对于梁山伯来说,唯有刻苦读书,考取功名,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的情况后,并没有将他赶走,让他可以继续在书库读书。

梁山伯极为乐观,虽然条件艰苦,可每次祝英台遇见他的时候,他不但笑脸相迎,有时候还会做出搞怪的鬼脸,逗祝英台开心。

书院的座位是根据家庭情况排的,祝英台坐在了第二排,而梁山伯则坐在了最后一排,祝英台回头望向梁山伯的时候,梁山伯还对她做鬼脸。

祝英台每晚,都是与一旁挑灯夜读的梁山伯,陪伴着入眠的,经过与梁山伯之间的相处,祝英台对他倾心不已。

之前书院有一个男同学叫亭望春,他极为爱慕梁山伯,总是温柔缱绻地看着他。

所以梁山伯每次见到,祝英台朝他笑的时候,都在心里犯嘀咕,想着祝英台不会与亭望春一样吧。

书院的考试如期而至,平时不用功的学生都做好了作弊的准备,只有祝英台,刚来学院,啥也不懂,差点交了白卷。

而梁山伯原本想要帮祝英台作弊,却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两人互相维护,遭到了老师的惩罚,若祝英台第二日的补考不能通过,梁山伯就要被赶出书院。

于是,梁山伯帮祝英台复习了一个晚上,还用绳子绑住祝英台的头发,头悬梁,心飞扬,令祝英台奋发图强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在考场内,祝英台想到梁山伯昨夜的督促,一边拽着自己的头发,一边寻找昨晚的感觉,顺利通过了考试。

音乐课上,梁山伯帮祝英台解围,两人都受到了惩罚,举着琴罚站,又被同窗欺负,导致梁山伯的琴被摔坏,祝英台快速调换了两人的琴,将坏了的琴抱在手上。

因为弄坏了琴,祝英台被老师罚站到天黑,梁山伯为陪伴祝英台,坐在一旁为她抚琴。

经过这件事,梁山伯因祸得福,终于领悟到了老师说的,弹琴时应该融入的感情。

在书院里,梁山伯有一好友,是名为若虚的和尚,若虚与祝英台却大有渊源。

原来祝英台的母亲年少之时,也曾女扮男装,在这间书院里读书,那时候若虚还没有出家,也是书院的学生,他们相识相恋,度过了一段很美好的时光。

然而因门第之念,祝英台的母亲,最终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服从家中的安排,嫁进了祝家,而若虚伤心不已,心如死灰,剃度出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关系越来越好,他甚至已经说服自己,接受喜欢上祝英台的事实了。

后来,因祝英台听说梁山伯即将离开书院,上京赴考,气得她拿起木头将梁山伯暴揍了一顿,离开之时,竟然掉落了围胸内衣。

梁山伯追到书库,好不容易才将祝英台哄好,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书院设有化妆课,梁山伯将涂抹在祝英台的嘴上,少女的美就是无需施以过多的粉黛,便可以美得动人心魄。

没过多久,梁山伯要离开书院赴京赶考了,他离开的那天,也是一次音乐课,就如同她来书院的那天一样。

不过这一次,是祝英台坐在课堂之上,目送挑着行礼的梁山伯离开,两人眼神交汇,可以看出,他们对彼此很是不舍。

梁山伯走后,祝英台便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也无心读书,碰巧此时,家中来人将她接回,准备择日与马家成亲。

梁山伯收到了消息,急忙赶来送行,祝英台抱住了梁山伯,不舍离去,一场雨忽然而至,似乎也是在为他们创造机会。

两人在山洞中避雨,相爱之人,情不自禁,私定终身,共度一夜。

第二天,雨停了,两人一身泥泞从山中走出,分别之际,祝英台叮嘱梁山伯,一定要去祝家提亲,不然她会恨他一辈子。

梁山伯很是争气,一举高中,成为了酒品县令,归来之时,他带上东西,迫不及待地来到祝家提亲。

那日正是马家来祝家纳吉之日,见到马家浩浩荡荡的队伍,及所带的东西,梁山伯顿时觉得,自己的那一点聘礼,简直不值一提。

但他依然去了祝家,祝英台的母亲表面和善,对梁山伯客客气气的,但字字诛心,字里行间皆是让梁山伯知难而退之意。

梁山伯与身着女装的祝英台相见,分别很久,久到似乎看到彼此都觉得很不真实,他们小心翼翼地询问彼此,你真的是山伯?你真的是英台?

两人做着彼此最熟悉的鬼脸,这才确认,对方真的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爱人。

这时候,丫环将祝英台叫回房间,去试穿新娘礼服,当祝英台一袭红衣出现在梁山伯面前的时候,他既惊艳又难过。

两人商定要一起私奔,可计划却被祝英台的母亲得知,那天晚上,梁山伯焦急地等在祝府门外,而祝英台却被父母叫去考校学识。

外面雷霆打坐,如同祝英台的心一般备受煎熬,终于,她鼓起勇气,对父母说出拒婚,父母勃然大怒,将祝英台软禁在房中。

大雨倾盆而至,梁山伯与祝英台得以见面,他们依然想要离开,可家丁却突然涌入,将梁山伯以盗贼之名,打出了祝府。

自此,梁山伯被打成重伤,祝英台则遭到软禁,他们再也没能见面,梁山伯相思成疾,面容枯槁,祝英台蓬头垢面如同疯妇。

祝英台的母亲来找梁山伯,希望他可以写一封信给祝英台,让她死心,不要再折磨自己,也说明梁山伯的胸襟,不止是儿女私情这么狭隘。

这样的情况,其实,就如同她年轻时一样,可她却依然要女儿接受命运。

她见到梁山伯憔悴的模样,出言劝说,你这么年轻,应该趾高气昂,为人所不能为之事,你与英台不顾相识半载,感情不会太深,很容易放下的。

当梁山伯愤怒地起身,告诉祝英台的母亲,他不会给祝英台写信的时候,祝英台的母亲出声质问:你以为愤怒可以改变你和英台的命运?

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错了时候,你们生在这个没落的时代,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力。

要怨就怨你们有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梁山伯越听越生气,他愤怒地喝止祝英台的母亲,你不是在说我们,你是在自怨自艾。

可最终,他还是提起了笔,难过得无法下笔,最终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落在纸上,很是凄惨。

若虚来到祝府,在水池边抚摸着水中的鱼,祝英台的母亲从他对面而过,他叫住了她,让她放生池中的鱼。

祝英台的母亲朝若虚走了过去,她说放它们出去,外面的环境恶劣,适应不了,它们会死的。

若虚缓缓地说,变得不适应,那是因为它们来自江河大海,世上根本不该有池塘。

祝英台的母亲听后,愤怒地打了若虚一巴掌,你说得挺潇洒,放得下就不会出家了。

若虚却反问她,我身无一物,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你什么都有,还什么都想要。

祝英台被关了那么久,终于有了梁山伯的消息,可她开心地打开那封信,里面除了星星点点的鲜血,却又什么都没有。

而此时,梁山伯在若虚的怀中离世,死去之时,双眼还不肯闭上,内心很是不甘,却又无能为力。

感应到梁山伯已经不在人世,祝英台绝望痛哭,出嫁那日,她还不停地流泪,哭到流出了血泪,连妆都无法画。

下人没有办法,只能以厚厚的脂粉掩盖泪痕,祝英台身穿红衣喜服,面色呆滞,脸上被脂粉涂得惨白,再戴上新娘头冠,就如同纸人一般渗人。

祝英台请求母亲,让花轿从梁山伯的坟前经过,可祝英台的父亲却暗中通知送亲队伍,绕过梁山伯的坟墓。

谁知,路上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恶劣的天气逼得送亲队伍,只能走过梁山伯的坟前。

到达梁山伯坟墓之时,祝英台从花轿中跑出,脱去了红色喜服,露出了里面的素稿孝服,丫环顺势拿出了祭奠用品,仆人跑到墓前擦拭墓碑。

祝英台咬破了自己的手指,以鲜血将自己的名字,写到墓碑之上,刹那间,大雨突然降下,雨水洗去了祝英台脸上厚重的脂粉,露出了她本来的模样。

突然一阵狂风,将红纱卷起,披到了祝英台的头上,地动山摇,梁山伯的墓地忽现一个大坑,祝英台果断地跳了进去,风沙瞬间消失,墓地变成了平地,仿佛刚刚那一切都没有发生。

若虚从一张纸上,撕下了上面画的两只蝴蝶,两枚纸片在若虚的手中,竟然变成了两只蝴蝶,它们从若虚的手中飞走,相伴而行,渐渐远去。

他放飞的蝴蝶,好像是在慰藉,自己与祝英台母亲那份,爱而不得的感情。

也好像是让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对苦命的痴情男女,真正地走到了一起。

又好像是对世间相爱之人的祝福,希望每一对真心相爱的男女,都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梁祝》是1994年由徐克执导,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从东晋时期流传至今的悲惨爱情。

时至今日已经二十七年了,再次重温这部电影,却又涌现无数感慨,这部电影也许是最好的一版《梁祝》,因为它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生时不能相守,只能死后相互追随的遗憾,更是对造成这一悲剧的,时代属性的控诉。

祝英台的母亲遭受过命运的打击,最终屈服,所以她便想要女儿不要再去尝试,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无可奈何。

梁山伯见祝英台的时候,曾说过,为什么不多给他几年的时间,可祝英台却一针见血,无论给他多少年,他都无法超越马家。

哪怕不愿承认,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马家是一个个根深蒂固的,士族之家的代表,他们盘根错节,彼此相依,早已有夯实的基础。

梁山伯在他们的眼中就如蝼蚁一般,所以他与祝英台的爱情,在梁山伯的父亲,乃至马家人的眼里,都变得可笑至极。

然而电影中却又不是极致的渲染无奈,却还是夹杂着希望,若虚与祝英台的母亲曾经相爱,却又分开,他放不下,所以出家。

同样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同样没有圆满的结局,可祝英台的母亲想要拆散他们,而若虚却想要成全他们。

最后的那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便是给了这场未完的爱情,一个完美的交代。

徐克导演被称为徐老怪,因为他早期的电影都比较奇怪,有一些镜头是观众无法理解的,但是真正的好作品,往往是经得起时间的沉淀。

那些曾经我们看不懂的电影,都会在长大后一一明白,就如《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母亲所说的话,现在看来,竟然如此有道理。

再比如小时候看《梁祝》,会被恐怖的画风吓到,却又被凄美的爱情所打动。

而现在,却觉得这样的画风才更适合那个时代,和那种情景,相比于这些,这场艰难的爱情,似乎会有这样的结局,就不那样意难平了。

也许,这就是成长吧,时间教会了我们,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影视杂谈##梁祝##徐克##吴奇隆##杨采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nshiedu.com/artdetail-15125.html
 推荐视频

森林大帝[电影解说]

太田淑子 松尾佳子 小池朝雄 新道乃里子 明石一 田村锦人 胜田久 加藤精三 川久保洁 熊仓一雄 关根信昭 山本嘉子 千叶顺二

皇室丑闻夜

吉莲·安德森 凯莉·霍威 比莉·派佩 卢夫斯·塞维尔 萝玛拉·嘉瑞 伊芙·海因德 理查德·古尔丁 加文·斯派克 蒂姆·本廷克 罗非洛·迪格托勒 迪韦恩·托马斯 保罗·帕波维尔 Nigel Finnissy 泰·赫尔利 Theresa Godly Jordan Kouamé Daniel Charles Doherty Nicholas A. Newman Mielé Houska-Mitchell Poppy Beck

眼下的一刻

罗素·克劳 Christianne Hirt Wanda Cannon Scott Kraft

复仇岛[电影解说]

布鲁斯·坎 朴熙顺 尹珍序 金仁权 朴哲民

以牙还牙[电影解说]

韩石圭 车胜元 吴光禄 宋永彰 金知硕

节奏组[电影解说]

布蕾克·莱弗利 裘德·洛 斯特林·K·布朗 丹尼尔·梅斯 马克斯·凯塞拉 杰夫·贝尔 拉扎·杰夫里 理查德·布雷克 杰德·阿努克 杰克·麦克维 伊万娜·贝斯克 大卫·达根 纳赛尔·米马齐亚 阿米拉·加扎拉 托菲克·巴霍姆 努拉·凯利 尤娜·卡里尔

凶间疑影[电影解说]

Teerapong Liaorakwong Sinjai Plengpanich Pongpit Preechaborisutkhun Kanya Rattapetch Chatsoroth Thanuthipayakul

夜半鬼敲门4:致命的家[电影解说]

Terri Treas 威廉姆·卡特 Scott Burkholder 丹妮·狄龙 戴布思·格里尔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