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本是用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但放在戏曲界,王英会却被送上了这样的赞誉。
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河北梆子演员王英会,是地地道道的石家庄人,他天资聪颖,悟性很高,演唱高低音挥洒如珠落玉盘,醇厚的韵味如同爽口的佳酿,令人陶醉。他的表演细腻感人,身段动作潇洒飘逸,亦帅亦美。
王英会11岁起便与戏曲结缘,有一副“高低不挡”的好嗓子。1977年,12岁的王英会考入石家庄市戏曲学校学戏;1983年分配到石家庄河北梆子剧团;1999年到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工作,工老生行当。
他经常演出的剧目有《赵氏孤儿》、《王宝钏》、《夜审姚达》、《清凤亭》、《潘杨讼》、《辕门斩子》等。在多年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实践的磨练中,王英会的艺术水平逐渐炉火纯青。
王英会在河北省内外举办的各项专业大奖赛中屡获佳绩,多次荣获河北省青年演员汇演一等奖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他主演的《张金垠》、《嫦娥奔月》、《清风亭》、《夜审姚达》等剧目多次在电视中播出。2001年在根据古希腊悲剧改编的大型河北梆子剧目《忒拜城》中扮演先知;2004年王英会主演的《村官李天成》把一个朴实憨厚的村干部演绎得真实生动;2005年又在新编历史剧《窦娥冤》中扮演窦天章……他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深入人心。之后,王英会正式从中央戏曲学院毕业,成为第一个拿到研究生学历的梆子剧演员。
2009年,凭借着催人泪下的《清风亭》,王英会一举获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出大戏里他的身段动作潇洒飘逸,真假声衔接自然巧妙,高低音挥洒自如,其表演细腻感人的艺术特点尽显无余。
“现在是戏曲发展最好的时代。”王英会信心满满,他认为戏曲艺术是民族瑰宝,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任重道远,首先要与时代审美相融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传承得更好。”王英会认为,传统戏曲经典剧目之所以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传扬数百年而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承载和延续了一代代中国人最朴素的价值观、道德观。
王英会说:“各个时期的戏曲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文精神、时代特征,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审美元素,通过与时代结合而延续、传承下来。通过对题材、表现形式的不断深入挖掘,让传统戏曲与时代审美融合,戏曲艺术才能更好发展传承下去,我也将为之不懈努力。”
河北梆子《张居正》改编自著名作家熊召政的同名小说,2016年,该剧正式与观众见面。这出戏深入挖掘了张居正的内心世界,描绘了张居正工于谋国的一代良相的形象,整部剧既惊心动魄又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本周日湖北卫视21点20分,王英会将为《戏码头》的观众带来河北梆子《张居正》选段。让我们共同期待王英会的精彩演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