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看球我怕了怎么办「熬夜看球我怕了」

首页 » 影视问答 » 正文

凌晨三点半,一场由墨西哥与波兰的世界杯球赛正激烈展开,翌晨坐在懒人沙发上,边喝啤酒边吃着零食,心情激动起伏。中场休息,从地上腾起准备上厕所的时候,他突然感到眼前一黑,心脏怦怦怦地快要跳出胸腔。

年轻人熬夜,越熬越上瘾。/图虫创意

他想起了前阵子颇为轰动的新闻,《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把原先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40/90mmHg下调为130/80mmHg。而他的血压刚好在这个区间内,一夜之间,他成了高血压人群。

作为90后,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犯了老年人犯的毛病,往后只要身体稍有不适,都会提醒他身体里有颗隐藏的地雷。

实际上,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是个不争的事实。

根据这份“指南”,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毅说道:下调标准后,国内的高血压人群很可能从目前的2.5亿人翻番至近5亿人。

高血压标准

升了又降了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认为,应该将中国成人的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激烈讨论。

最新高血压标准,让不少人受到“惊吓”。/@荔枝新闻

在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翌晨赶紧拿出体检报告,自己的血压是137/88mmHg,按照此前国内采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40/90mmHg,这一结果尚在体检单备注的参考区间内,根据新标准,他又刚好进入“新高压人”的阵营。

不过,11月15日晚,国家卫健委回应称,目前,国家没有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翌晨突然糊涂了——健康的血压是多少?血压在130—139mmHg/80—90mmHg之间到底算不算高?

需要知道,“指南”与卫健委提出的标准,是处于不同的考量,前者是科研的建议,后者则是考虑实际医疗情况提出的实施标准。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说,130/80mmHg的诊断标准是2017年美国提出的,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跟进这个标准,他认为,下调诊断标准不符合我国高血压控制的国情,且会大幅增加高血压防控的疾病负担。

血压由心房收缩和扩张推动血液流动形成。

事实上,高血压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在中国,1977年的标准是160/95mmHg,直到1997年时才调整为了140/90mmHg。

为什么标准一直变化?关于高血压的研究,至今都是一项医学难题。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标准也在变化。

根据《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在过去很多个世纪,人们估算血压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对脉搏的感知。

在古代中国,诊脉一直是作为判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西方则认为,高而紧的脉搏,是肾脏出问题的征兆。直到1896年血压计发明,人们才逐渐对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有了初步认知。

把脉,一直是争议诊断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最早发现高血压与死亡关联的,竟然是美国的一家保险公司。

1930年代,美国的保险公司对人群寿命值的评估做了统计,发现了血压值140/90mmHg的人在20年后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1倍,而血压值160/95mmHg的人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2.5倍。因此,保险公司建议血压水平持续高于同龄人15mmHg的申请人应该进一步接受审查。

但这件事情被医学界重视,还要等到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为脑溢血死亡。当他出事时,血压值已经高达300/190mmHg,直接引发了脑溢血。罗斯福的死震撼了学术界、医学界,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研究中心便是在这一时期开展了心脏研究项目。

1957年,这项研究发现终于发现,血压达到160/95mmHg,脑卒中风险就会增加2倍多,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3倍。又经过20年的研究和争议,直到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纳了160/95mmHg这个数值,将其作为全世界第一个高血压标准。只不过,此后,争议仍在继续。

最新的血压测量仪。/图虫创意

1998年,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在日本召开,确定了第二代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40/90mmHg,该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鲁原在回应《新京报》采访时说,高血压定义140/90mmHg是基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得出的,必须满足,“对这些血压值的患者进行治疗是有益的”,并且“益处明确地超过了治疗带来的风险”且“需要治疗的人群数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适当”。

而对于“指南”定下的新标准,不少学者认为,这个标准是说,当血压达到这个数值,可以开始药物治疗。而此次指南,其实更应该看成是一个血压调控的目标,不作为治疗、吃药的临界点。

血压与现代生活

回想起居家办公的半个月,翌晨过上了每天昼夜颠倒的生活。一天始于下午三四点,每天到天亮了才开始睡觉,睡觉中,伴随着时而醒来回复下客户的消息,推进工作。一开始他觉得挺舒服,但没过几天他突然觉得整个人恍恍惚惚。

2017年,在国际公共卫生创新发展论坛上,一份关于“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和防控现状”的报告提到:

62%的脑卒中死亡由高血压直接导致,49%的心肌梗死由高血压直接导致。而高血压可使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20%,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分别增加39%和54%。此外,随着血压的升高,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线性升高的趋势。

高血压的危害,已经逐步为人所知。

2017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调查数据显示,25—34岁的男性中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20%;2019年的一份《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20—29岁的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经达到15.3%,年轻群体已然是高血压风险人群之一。

为什么年纪轻轻会得高血压呢?事实上,在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90%的患者都是找不到确切原因的原发性高血压。

在《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一书中,人类进化学家丹尼尔·利伯曼认为,从进化角度来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爆发,本质上都是人体与环境不匹配造成的失配性疾病。

农业革命和工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是飞跃性的,人们不仅能吃饱饭,现代医疗的发展也让人的寿命大大提高。但相比起人类漫长的进化史,工业革命不过200年历史,带来的生活转变却是翻天覆地的,人类基因不得不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因此许多不适配的健康问题出现了。

通俗来讲,人体进化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我们属于旧石器时代的身体,或许不足以适应如此巨变的现代生活。

人类身体的进化,赶不上社会飞速的变化。/《2001太空漫游计划》

就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代价,高血压也是现代生活方式引发的一种疾病。比如现在学界探讨中,过度盐分(钠)的摄入、过量饮酒、抽烟、熬夜、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营养过剩等现代生活问题都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对于中国人来说,相比起全世界,国民高血压的一大影响因素便是我国居民钠盐摄入量一直居高不下,中式烹饪方式带来的盐分超标,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量每日6g的2倍以上。

但更为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个体以及环境的综合作用。翌晨的工作是一名销售员,熬夜看球、喝啤酒配垃圾食品,只不过是他缓解压力的报复性行为。心理压力越大,越觉得需要补偿,哪怕不睡觉只是跟朋友们在群聊里互相吐槽,也不想早点睡觉;工作越来越失去意义,便只想掌握片刻忘我的狂欢。

压力越来越大的年轻人。/Unsplash

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是无数年轻人的一个缩影。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的一篇论文《中国人口转变、经济发展与慢性病增长》指出:我们常常关注的是个体层次危险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但实际上,宏观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因素是起着根本决定性作用的上游因素。

社会高速发展下,高血压逐渐找上了年轻人。

快乐生活上了锁

当夜幕逐渐降临,每个城市的空地上,就会凭空长出一群体格健壮、谈笑风生的大爷大妈。这时候,总有神情疲惫的年轻人在旁边失魂落魄地看着,翌晨便是其中一个。

如今再想到自己早已散装的身体,翌晨不禁生出一种更加明确的悲伤。

广场舞大妈,年轻人的羡慕对象。/图虫创意

虽然国家卫健委于11月15日否定了高血压界定标准,维持了140/90mmHg的数据,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不到140/90mmHg,一般不接受药物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低于140/90mmHg就没有问题。

2008年,美国著名高血压专家提出了将高血压前期细分为两级:1级血压水平为120—129/80—84mmHg,2级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血压在120—139/80—89mmHg的范围称作“正常高值血压”。

即便是在诊断但“正常高血压”内,一些高血压的作用可能在悄然发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一篇《由百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引发的思考》的论文中提到一项临床发现,在很多高血压前期,已经出现心、脑、肾、大动脉及视网膜动脉等多个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中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数据,分别是51.6%、45.8%、16.8%,这意味着有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情况。

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医生张之瀛在短视频平台上做相关科普,在连麦的时候,他遇到的大多数患者,都表示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事实上,高血压是“影子杀手”,它经常悄然到来,到身体感受到不适的时候,往往已经形成危害。

人们往往后悔自己没早点意识到问题。/《甄嬛传》

而“指南”援引的调查数据还显示,35—64岁无高血压人群中,血压值在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的人群,有65%在15年间进展成了高血压。

由此看来,下调诊断标准是出于“预防”的理念,是为了给年轻人一些警告。

在逐渐了解高血压及其后果之后,翌晨痛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他感谢“指南”的调整,让他可以及时调整自己,把运动和早睡提上日程。根据新“指南”,80%的生活方式干预、20%用药,可以避免更多人发展成严重疾病。

而2020年世界高血压联盟的官方杂志《JCH》上刊发的文章指出,减少盐分的摄入以及加强适当运动等生活措施的干预手段是最经济实用的方式。

中式烹饪,离不开高盐。/图虫创意

据这份研究,多锻炼,每减重5kg,可以使血压降低6.3/3.4mmHg;而每摄入4.4g减钠盐,可以降低血压5.4/2.8mmHg。

方法有了,剩下的便是漫长的自律生活。

在最近的一期视频中,张之瀛大夫依然向粉丝分享自己预防高血压的生活方式,那天天气很冷,吃完一顿羊肉火锅,他吃得有点饱,当天晚上,他赶紧去游泳池,一口气游了几千米。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让粉丝惊叹不已。

翌晨一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一边为仅有的放纵和解压机会即将消失感到悲伤——

熬夜打游戏、啤酒配烧烤的快乐,统统要戒掉了。

参考资料

[1] 一夜多2亿高血压?破防的年轻人可能根本不懂血压|四象工作室

[2] 继脱发后,高血压又砸到 80、90 后身上了|偶尔治愈

[3] 高血压标准之辩:一场事关2.43亿人的争议|剥洋葱

[4] “我突然成高血压了”,高血压新标准发布|每日经济新闻

[5] 2亿人的血压在三天内两次大反转|虎嗅APP

熬夜看球我怕了怎么办「熬夜看球我怕了」

熬夜看球会伤身体,哪些保养方法可以缓解熬夜看球对身体带来的危害?

对于长期熬夜的人来说,其实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多的危害,所以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自己不要熬夜,并且注意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在第2天的时候,精力才会更加的充沛。

因此,想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我们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量的运动

如果说一个人喜欢运动的话,那么他的身体素质一定不会太差,而且身体的抵抗能力也很强,不会轻易的生病。所以我们大家想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康,就应该适量的多运动运动,从而来增强我们自己的抵抗力。

运动

二、饮食

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康,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杜绝去吃那些辛辣、油炸、凉性的食物,而是应该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的食物,这样还可以补充自己身体缺乏的一些营养。

饮食

三、规律的作息

既然我们都知道熬夜看球对我们身体会造成一些危害,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起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睡觉,从而让自己养成这样的一种生物钟。

作息时间

以上这几点,都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你们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我也建议那些长期熬夜的人们,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睡眠,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绝不能频繁的熬夜,甚至是彻夜未眠,这样长期久了,自己还很容易生病,希望你们能够引起重视。

熬夜看球我怕了怎么办「熬夜看球我怕了」

人超过30岁熬不了夜,如果连续两天半夜看球赛,第二天太难受了,脑子昏昏沉沉,即便早上补觉睡也不行?

人体有稳定的昼夜节律,它存在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在什么时间段该干什么。熬夜是一种破坏正常的昼夜节律的行为,对人体的影响和损失是几乎无法弥补的哦。

补觉的行为其实并不难真正的补偿优质的深睡眠,更多的是对心理疲劳的补偿和安慰哦。

如果真的需要熬夜,午睡或者分段式睡眠可以缓解熬夜之后所带来的身体疲劳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chi2023.com/artdetail-16432.html
 推荐视频

傍晚向日葵[预告片]

娜仁花 李玉峰 李乐诚 牛红涛 岳亚琼 李旭

地头龙

吴镇宇 万梓良 方中信 胡慧中 吴家丽

悲惨世界[电影解说]

休·杰克曼 罗素·克劳 安妮·海瑟薇 阿曼达·塞弗里德 萨莎·拜伦·科恩 海伦娜·伯翰·卡特 埃迪·雷德梅恩 艾伦·特维特 萨曼莎·巴克斯 丹尼尔·赫特斯通 约瑟夫·阿尔京 理查德·迪克森 安迪·比克维奇 康姆·威尔金森 希瑟·切森 保罗·索恩利 迈克尔·吉普森 凯特·弗利特伍德 汉娜·沃丁厄姆 博迪·卡维尔 蒂姆·唐尼 安德鲁·哈维尔 丹尼尔·伊万斯 杰甘·艾伊 阿德里安·斯卡伯勒 弗兰西斯·拉菲勒 夏洛特·斯宾塞 阿什莉·阿尔图斯 戴维·坎恩 波丽·坎普 伊恩·皮里 朱利安·布里奇 马克·皮克林 伊莎

复仇岛[电影解说]

布鲁斯·坎 朴熙顺 尹珍序 金仁权 朴哲民

以牙还牙[电影解说]

韩石圭 车胜元 吴光禄 宋永彰 金知硕

节奏组[电影解说]

布蕾克·莱弗利 裘德·洛 斯特林·K·布朗 丹尼尔·梅斯 马克斯·凯塞拉 杰夫·贝尔 拉扎·杰夫里 理查德·布雷克 杰德·阿努克 杰克·麦克维 伊万娜·贝斯克 大卫·达根 纳赛尔·米马齐亚 阿米拉·加扎拉 托菲克·巴霍姆 努拉·凯利 尤娜·卡里尔

毒魔复仇[电影解说]

Andree Maranda Mitch Cohen Jennifer Prichard Cindy Manion Robert Prichard Gary Schneider

虚构安娜[电影解说]

朱莉娅·加纳 安娜·克拉姆斯基 拉弗恩·考克斯 凯蒂·洛斯 Alexis Floyd Arian Moayed 安德雷斯·霍尔姆 杰夫·帕里 特里·金尼 安娜·迪佛·史密斯 马里卡·多米泽克 凯特·伯顿 瑞贝卡·亨德森 蒂姆·金尼 凯特琳·菲茨杰拉德 阿曼德·舒尔茨 沙莫·阿斯玛尼 本·拉普帕波特 香农·桑顿 克里斯·劳威尔 唐纳·墨菲 阿萨德·包伯 茵迪亚·恩能加 梅雷迪思·霍尔兹曼 Geraldine Leer 本杰明·泰思 伊恩·梅拉布

凶间疑影[电影解说]

Teerapong Liaorakwong Sinjai Plengpanich Pongpit Preechaborisutkhun Kanya Rattapetch Chatsoroth Thanuthipayakul

夜半鬼敲门4:致命的家[电影解说]

Terri Treas 威廉姆·卡特 Scott Burkholder 丹妮·狄龙 戴布思·格里尔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