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首页 » 影视问答 » 正文

众所周知,美国是唯一拥有大型核动力航母的国家,现役10艘“尼米兹”级和一艘“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它们的满载排水量都在10万吨左右。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虽然使用了核动力系统,但其搭载的是战略核潜艇上的核动力装置,排水量仅4万吨级,还不能称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实苏联也曾建造过一艘核动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舰的第一艘——“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不过该航母最终并没有完工,后来被拆解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苏联海军很早就想拥有航母,但受制于技术和建造条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种直升机航母“莫斯科”级。该舰的满载排水量仅1.5万吨,只能搭载直升机,因此也被称为载机巡洋舰,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经过不断摸索,苏联先后动工开建了“基辅”级、“巴库”级、“库兹涅佐夫”级等航母,才逐渐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术。“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跃式起飞常规动力航母,也是苏联第一种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过6万吨,可搭载苏-33和米格-29K舰载战斗机。

在建造“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同时,苏联开始着手设计第一种核动力航母,被命名为1143.7型航母。时间来到1984年,苏联正式立项1143.7型重型核动力载机巡洋舰。设计很快完成了,苏联计划建造两艘1143.7型核动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1988年11月25日,位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厂内,“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龙骨,正式开工建造。从项目立项到正式开造,1143.7型核动力航母仅用了4年时间,速度之快可谓是前所未有。

苏联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到1960年代,苏联刚刚建造出载机巡洋舰,美国已经诞生了“小鹰”级和“企业”级航母。“小鹰”级航母使用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企业”级是全球第一种核动力航母,安装了8座A2W压水反应堆,满载排水量高达9.4万吨。到了1968年,美国又开始建造第一艘“尼米兹”级核航母,到1984年时已服役4艘。正是在这样的内外部环境下,苏联才急切的设计和建造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二、设计历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为了达到美国“小鹰”级航母的先进水平,苏联海军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设想。当时的计划是,该航母的排水量在7.5万吨到8万吨,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可搭载各型舰载机70架,并且使用核动力系统,安装4部蒸汽弹射器。由于技术难度太大,后来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减少至6万吨,舰载机数量减少至50架,蒸汽弹射器减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设计方案再次变更,核动力变成常规动力,舰载机数量进一步减少至42架,不再安装蒸汽弹射器,而是采用滑跃式飞行甲板。

按照上述最终方案,苏联于1980年代初期动工建造了“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动力航母设想一直没有被放弃。也许是“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建造过程比较顺利,苏联很快继续了大型核航母的设计工作,1143.7型核动力航母由此诞生。从外观和结构布局上看,1143.7型核动力航母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体型要大一些。为了顺利建造核航母,苏联已经进行了长时期的技术准备,掌握了核动力和蒸汽弹射等技术,另外还对黑海造船厂进行了二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到1988年开工建造时,“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的设计标准为:全长324.6米,水线长303.5米,型宽39.8米,飞行甲板宽75.5米,吃水10.8米;标准排水量60000吨,满载排水量79758吨;采用4座KN-3压水堆,总功率24万马力,最高航速30节;可搭载70架各类舰载机,包括苏-33战斗机、雅克-44预警机、卡-27直升机等;采用滑跃式起飞甲板,同时安装2部蒸汽弹射器。可以看出,该方案基本上延续了1970年代中期苏联海军提出的核动力航母的设计,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进行了调整。

三、技术特点飞行甲板

最初苏联海军希望核航母能够采用直通式甲板,不过最终建造时,“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仍采用了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类似的飞行甲板。该航母同时也借鉴了美国航母的甲板设计,采用首尾贯通型、带斜角甲板,与舰体纵轴中心线呈5.5度角,航母舰首设置了滑跃式飞行甲板,采用圆弧形设计,升角为11度。“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划出了2条跑道,长度约115米。起飞区位于斜角甲板前部,安装2部蒸汽弹射器,设有喷气挡流板。斜角甲板的后部为降落区,设有4道拦阻索。

蒸汽弹射器

蒸汽弹射器最早由英国人研制成功,后来被美国引进并做了改良升级。苏联曾进行过弹射器的研究,但航母蒸汽弹射器的研制要到1980年代才开始。1982年,苏联制作了一个弹射器模型,开始相关的研究工作。到1983年,苏联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的蒸汽弹射器,气缸长度为90米,内径500毫米。1986年该弹射器进行了陆上试验和空载弹射,经过多次改进,于1988年通过验收。但由于“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并未完工,也没有服役,因此苏联研制的蒸汽弹射器并没有真正应用过。

舰载机

按照设计方案,“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将搭载70架各型舰载机,具体包括30架苏-27K舰载战斗机(后来被命名为苏-33)、20架苏-25K攻击机、20架卡-27系列直升机和若干架预警机以及辅助机种。也有一种方案是这样的:24架苏-33或米格-29K舰载战斗机、4架雅克-44预警机、16架卡-27直升机、2架卡-27PS搜救直升机和若干架其他机型。轻型飞机可以通过滑跃起飞,重型和起飞速度较慢的舰载机使用蒸汽弹射器起飞。该航母计划安装3部升降机,2部位于舰岛右侧前后,另一部位于斜角甲板后部。

核动力装置

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之前,苏联已经掌握了大型舰用核动力技术,建造了“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使用的是KH-3型反应堆。苏联为了建造核航母,在KH-3型的基础上推出了KH-3-43型反应堆,功率增加到了305兆瓦,也被称为KN-3型反应堆。除了4座KN-3型反应堆外,“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还计划安装4座蒸汽涡轮机,通过反应堆的热量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产生动力,进而带动4根推进轴,总功率预计可达24万马力。1991年初,整个反应堆动力装置全部制造完毕,但并未来得及使用。

舰载武器

和苏联之前建造的其他大型巡洋舰及直升机航母一样,“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也计划安装多种多样的舰载武器。按照设计方案,该航母的舰载武器系统包括:一座12单元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SS-N-19反舰导弹,最大射程550千米;4座6单元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SA-N-7防空导弹;8座CADS-N-1“卡什坦”近防系统,航母四角甲板各安装两座,每座由2座四联装SA-N-11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2座双联装6管30毫米AK-630舰炮组成;以及2座RBU-6000或RBU-12000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

船电系统

由于建造时间相近,“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船电设备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相似。按照规划,“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将搭载“顶板”三坐标雷达、“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双支柱”对海雷达等,将换装“活门”火控雷达,导航系统主要包括“棕榈叶”导航雷达、“蛋糕台”战术空中引导雷达,将加装“塞尔吉尔”导航雷达。该航母计划安装MG-342“猎户座”中低频搜索/攻击舰壳声呐、MG-335“白金”可变深度拖曳声呐阵等反潜系统,以及PK-2电子干扰物投放系统等。

四、拆解始末

由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正在建造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也在1991年11月全面停工。此时该航母的船体尚未完工,许多配套装备已经生产完毕,运送至船厂准备安装。据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消耗了2万多吨钢材,仅完成了30%。此时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没有能力继续建造该航母,因此只能将其停放在船台上。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于1992年初被拆解,最终被当成废铁出售了。作为苏联唯一动工建造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无疑被寄予厚望。然而它的最终结局却是被拆解,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chi2023.com/artdetail-16456.html
 推荐视频

狂飙

张译 张颂文 李一桐 张志坚 吴刚 倪大红 韩童生 李建义 石兆琪 李健 高叶 王骁 令卓 岳阳

偶然暴富

Taner Birsel Bennu Yildirimlar Zuhal Gencer

傍晚向日葵[预告片]

娜仁花 李玉峰 李乐诚 牛红涛 岳亚琼 李旭

地头龙

吴镇宇 万梓良 方中信 胡慧中 吴家丽

悲惨世界[电影解说]

休·杰克曼 罗素·克劳 安妮·海瑟薇 阿曼达·塞弗里德 萨莎·拜伦·科恩 海伦娜·伯翰·卡特 埃迪·雷德梅恩 艾伦·特维特 萨曼莎·巴克斯 丹尼尔·赫特斯通 约瑟夫·阿尔京 理查德·迪克森 安迪·比克维奇 康姆·威尔金森 希瑟·切森 保罗·索恩利 迈克尔·吉普森 凯特·弗利特伍德 汉娜·沃丁厄姆 博迪·卡维尔 蒂姆·唐尼 安德鲁·哈维尔 丹尼尔·伊万斯 杰甘·艾伊 阿德里安·斯卡伯勒 弗兰西斯·拉菲勒 夏洛特·斯宾塞 阿什莉·阿尔图斯 戴维·坎恩 波丽·坎普 伊恩·皮里 朱利安·布里奇 马克·皮克林 伊莎

复仇岛[电影解说]

布鲁斯·坎 朴熙顺 尹珍序 金仁权 朴哲民

以牙还牙[电影解说]

韩石圭 车胜元 吴光禄 宋永彰 金知硕

节奏组[电影解说]

布蕾克·莱弗利 裘德·洛 斯特林·K·布朗 丹尼尔·梅斯 马克斯·凯塞拉 杰夫·贝尔 拉扎·杰夫里 理查德·布雷克 杰德·阿努克 杰克·麦克维 伊万娜·贝斯克 大卫·达根 纳赛尔·米马齐亚 阿米拉·加扎拉 托菲克·巴霍姆 努拉·凯利 尤娜·卡里尔

毒魔复仇[电影解说]

Andree Maranda Mitch Cohen Jennifer Prichard Cindy Manion Robert Prichard Gary Schneider

虚构安娜[电影解说]

朱莉娅·加纳 安娜·克拉姆斯基 拉弗恩·考克斯 凯蒂·洛斯 Alexis Floyd Arian Moayed 安德雷斯·霍尔姆 杰夫·帕里 特里·金尼 安娜·迪佛·史密斯 马里卡·多米泽克 凯特·伯顿 瑞贝卡·亨德森 蒂姆·金尼 凯特琳·菲茨杰拉德 阿曼德·舒尔茨 沙莫·阿斯玛尼 本·拉普帕波特 香农·桑顿 克里斯·劳威尔 唐纳·墨菲 阿萨德·包伯 茵迪亚·恩能加 梅雷迪思·霍尔兹曼 Geraldine Leer 本杰明·泰思 伊恩·梅拉布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