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老少咸宜,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不仅讲述了波折奇幻的西游旅程,还塑造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样的全民偶像。可以说《西游记》成书425年来,国人对其的喜爱和追捧从未断绝。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是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白骨精、黄袍怪、蜘蛛精、金角大王、琵琶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魔力无边的妖怪接连出现,给唐僧师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换个角度看,唐僧师徒所经历的八十一难,更是惊险诡谲的八十一案!
夜失袈裟案
《西游记》第16回,唐僧师徒收了白龙马之后,来到一处观音禅院,禅院的老院主觊觎唐僧的锦蓝袈裟,要暗地里放火烧死他以谋得袈裟。洞察阴谋的孙悟空将计就计,反而烧光了整座禅院。本以为就此可以了事,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场大火惊动了黑风山的黑熊精,他来到观音禅院,乘乱偷走了袈裟!最终在观音菩萨的出面下,唐僧师徒才顺利取回袈裟。
究其本质,“夜被火烧,失却袈裟”就是由盗窃案引发的谋杀案。环环相扣的两案杀意浓浓,反映的是人性深处的贪婪、自私、罪恶,为了夺他人之物,不惜害人性命!
乌鸡国冤魂案
而在随后经历的乌鸡国一难中,青狮精化身道士,先解乌鸡国无雨之忧,再成乌鸡国国师,在取得国主深深信任后,将国主推入深井,化身国主容貌,最终侵占了乌鸡国。直到乌鸡国老国主托梦唐僧,才让这一桩冤案浮出水面,在唐僧师徒的努力下解救了老国主。
犯下“故意杀人罪”的青狮精虽然最后免于责难,但是乌鸡国冤案的爆发,也让唐僧师徒在善恶是非之间有了更多的体悟。
九九八十一难,实为八十一案。谋杀、情杀、盗窃、绑架、勒索、受贿……这些案环环相扣,连绵不绝,穷尽了人世间罪案的种类。
十万八千里漫漫取经路,终化为一重又一重拷问生命意义与生死真相的鲜活大道。
《西游八十一案》以历史悬疑的笔法,将吴承恩笔下的神魔世界,重新还原到历史现场。小说中,不只唐僧师徒全部原型登场(玄奘、天竺人波罗叶、高昌王子麴智盛、大唐名将王玄策),每尊神、每头魔、每只怪,都一一现出人形。
大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春三月,僧人玄奘来到霍邑寻兄。
然而,从踏入霍邑第一步起,他便注定卷入整个西游阴谋与诡案的核心——十八层泥犁地狱,这座地狱是局亦是饵,是人世间所有的罪恶,是九九八十一案的起点,更是大唐国祚得以延续289年的历史绝密。
这座地狱大门早已开启,只待玄奘师徒入局见证……
《西游记》里有九九八十一难,这真的是真实经历的吗?
《西游记》中从头到尾的描写都是唐代时期神话故事。也是大型神话长篇小说的祖师。既然是神话故事,当然不切实际了。这本书主要反应了作者吴承恩对当时明代官场风气的不满与讽刺。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至今仍是大有名气的一代奇书。
一、作者吴承恩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小时便熟读诗书,擅长书法,在故乡一代也是小有名气。受人赏识。明嘉靖八年,吴承恩曾到淮安龙溪书院读书。也得到知府葛木的高度认可。嘉靖三十九年,吴承恩任职浙江长兴县丞一职。常与友人豪饮。寄趣与诗酒之间。最终与上司不和而辞官回家。隆庆四年开始撰写《西游记》。除西游记外。另著有词集《花草新编》和短篇小说集《禹鼎志》。晚年的吴承恩也是嗜酒如命,贫苦而终。
二、《西游记》之偏解
《西游记》前半段以大量篇幅塑造了主角孙悟空求学以及打闹天宫的过程。以作者吴承恩之思维,大概是想勾画出一个敢于反抗时代不公的英雄形象。而后面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似乎也把这位有反抗精神的主角棱角磨平。最后的成佛是否诉说着既然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就被现实所同化呢?
三、九九八十一难虽非真实经历,却隐藏着很深的故事
书尾曾描写到唐僧师徒四人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送回长安,修成正果。是否可以理解为为了这个团队,孙悟空终于磨平了棱角,放弃了反抗。终于领悟到改变不了社会的现状就只有跟着社会改变才能有“成佛”的机会。(本人从头到尾都一直是以孙悟空为主角观看的。从开始的敢于反抗,到最后被社会所同化都是自己的感悟。也请大家帮忙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西游记真的有八十一难吗?为什要有八十一难?
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个结局我们是非常清楚的,这是《西游记》的结局,而且很多人对此也是深信不疑,尽管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既然这样说了,那么原著就是有八十一难。不过,深信不疑是一回事,是真是假就是另一回事了,《西游记》的原著当中,难道真的就有八十一难吗?为什么不是别的数字,一定要是八十一?其实,可能很多人脑海中认为,所谓的“八十一难”,那应该是唐僧去取经之后的事情,从他离开长安之后开始的事情,才是经历磨难。但实际上原著当中并非如此,而是从唐僧的来历算起,金蝉子遭贬下凡,这就是第一难,之后他所经历过的一切,都是在度难,这样一来要说有八十一难,就更好形成了吧?因为唐僧的出生就是一难啊。
而且按照原著的剧情,有人专门整理了,的的确确是八十一难,但是光看这个数字也不合适,还要看内容,可是这样一来,就让人觉得很多事情其实是吴承恩在凑字数了。虽然说有八十一难,但其实很多时候内容是差不多的,经常会把一个难拆分成两三个,如此一来还怎么能称作八十一难?严格说起来,数量上一定会大打折扣的。
还有,既然取经的主体是唐僧,而且第一难就是唐僧的经历,那么所有的难自然也应该是唐僧承受才对,可是书中却并非如此,毕竟说来,是谁要取经,孙悟空吗?八戒沙僧白龙马吗?都不是,而是唐僧,所以所有的灾难应该降临在唐僧身上才是,其他人只是他的“保镖”,本来应该与事情无关的几个人,却也要遭受一些灾难,这是在替唐僧受难啊。
更有一些,其实并不是唐僧的难,更不是师徒四人,而是其他僧人的难,却也算作是一难,凡此种种,如果细算下来,真的有些像是吴承恩为了凑字数,或者完成自己的“八十一难”而写出来的剧情。但是换个角度想象,所谓的“难”,真的就是给你一个难题,解决了才算过关吗?顺境难道就不是一种难吗?要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那为什么要设定成为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有什么特殊寓意吗?我们知道,古人经常会用一些数字,代表“多”的意思,而“九”又是单数字当中最大的一个,那么九九自然就有一种多上加多的意思,其实九九八十一难也并没有什么特定的特殊的含义,它主要要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多难”,经历磨难才能修成正果,如此才知道得来不易。
所以说,八十一难的设定,相比于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等一些常用数字来说,要更多一些,其实也是在告诉世人,想要达成心中所愿,再艰苦再困难也不要害怕,要坚持到底,那怕是九九八十一难,努力去克服,终究会达成所愿的。